2024年9月27日上午,《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发布会在北京邮电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等详细介绍了报告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闫岩主持,中国海洋法学会原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原法官高之国、 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徐步、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郑志华和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研究员Mark Hoskin(霍铭骞)作为点评嘉宾。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研究机构代表、25家国内媒体、10余家境媒体等100余人参会。
胡波主任首先对平台的设立初衷、发展情况和未来建设思路进行介绍,然后梳理了《南海航行及飞越状况报告》的基本内容。南海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海、最繁忙的海,也是世界上最开放的海。每年有数百万艘次的各类船只和数百万架次的各类飞行器在南海活动,其中,域内外国家的军舰和军机的活动也分别都有数万舰日和数万架次。即便在军事安全层面,域内外国家的海空相遇及互动大体上是专业而安全的,除了直接危及到沿海国主权和安全的三类活动,即美军的航行自由行动、域外国家军事力量过度抵近中国大陆的领海和领空、部分域外国家强闯中国任命解放军设置的演习区域。大国竞争和南海争议对南海航行及飞越的影响仍处于可控范围。真正威胁海上航行的主要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如地理障碍、自然灾害、发展不平衡和海盗及武装劫船等,却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2023年,共有166.9万艘次各类船只在南海航行或作业,船舶数量为59.3万艘;共有106个国家或地区的1,143,105架次民用飞行器飞越了南海,平均每天约3132架次。其中,民航1,125,064架次、公务机9762次、通航飞机8285架。
2023年,共有16个国家的400余艘军舰在南海航行或作业,全年有两万余个舰日的水面力量存在,平均每天有50艘左右的军舰在南海活动。在南海活动的军机近三万余架次,其中,域外国家的军机活动近万余架次,绝大多数为美军的活动,约7872架次,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域外国家的军机活动合计约1500 架次。
在第二部分,点评嘉宾高度评价了此份报告的开创性和专业性,充分肯定了报告以数据为支撑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并分别从法理问题、国际法和大国竞争的视角对报告内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
高之国法官表示,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南海的和平稳定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南海将继续作为海上贸易的交通要冲,但是近年来,南海地区不排除失控、失序的发展趋势,希望有关国家都保持克制。
徐步大使表示,南海总体是安全的,争议是可控的,但是各方对于南海安全的认知存在分歧,这与域外国家的介入密不可分。美国对“航行自由”的炒作和滥用主要是为了扩大美国在海上的影响力,维护美国的霸权利益,与美国的亚太政策和印太战略演进密不可分。
郑志华副教授表示,美国推行并强化“航行自由计划”,根本目的是要保证美军力量在全球的机动性以及海上介入能力,维护美国所谓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美国在利用军事能力塑造制度优势的同时,却淡化海洋的商用价值,这是很不平衡的。
霍铭骞研究员从清政府建立北洋舰队和日本黑船事件出发,分析了中日两国“航行自由”的历史渊源。他认为,航行自由是各国的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但不能被恶意曲解和炒作,不能被政治化。
在第三部分开放提问环节,胡波主任、高法官、徐院长、闫岩副主任、郑志华副教授和霍铭骞研究员共同接受CGTN、德国商报、海峡时报、南华早报和南方周末等媒体的提问,就南海局势、南海航行与飞越状况的数据及美军南海活动等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这是国内外首次发布的关于南海航行与飞越状况的智库报告,发布会在开放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会后,胡波主任等接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环球时报、湖北卫视、北京日报和观察者网等媒体的专访。